在网络购买化妆品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:1,确实便宜2,许多国内买不到的口碑商品都能搜集到,从便宜到贵3,接触各种边边角角的新商品,精油、花水、自己调配
保养品等等以下重点说的,是关于日本和欧美系保养品、
彩妆品的网购选购。罗列出来希望对大家购物有帮助。
一、
第二项:贸易、代理公司走货贸易、代理公司们遍布在祖国各地,台海两岸,大大小小,零存整取。许多水货就是从它们那里出来的,偶尔还有些大公司会自组一些套装推出。有能力的店家会直接大批统购,由于好货坏货(不是质量坏,是比较不好卖的意思)都吃得下,价钱当然也会比较低。许多超级店铺是以倾销姿态出货的。单品利润1、2块钱。他们一是为了走量,二是为了拉拢忠实顾客增加点击率。就好像是一家小型电子商务网站,点击率当然是第一位的。网站初期为了增加点击率还会花各种广告费,现在这些超级店铺则是有微薄利润,长远点看还是可行的。毕竟日后如果转跑道也有个雄厚的群众基础。
但我很少在超级店铺里买东西。低价位的流行小商品(韩国BB霜,各种国产睫毛膏、彩妆之类的)已经不是我关心的,例如彩色闪烁眼线这种东西,有支银色TIFFA就到头啦,再买其他的也没场合用。回想小时候第一次去SASA,大开眼界,买了一大堆小包装的日本粉饼唇彩回来送同学……到底青春无敌。
第三项:海关和加工厂的外流江浙沪都有化妆品加工厂,有的说是黑厂,有的说是正规代工CD,EL这样的。好像金桥,昆山什么都有的。原料是用集装箱封好送过来,然后在本地灌装,有的做半成品,有的是成品,然后一部分就地销售,另外的再返销回去。以前还是只有小样是这样,现在据说产品都要开始做了。有的东西在海关进来的时候就被扣下,或者直接贿赂海关的,或者是海关检查说检疫不合格,要销毁的。然后海关有关系的就直接把东西出出来。就算海关过了,到了工厂,或者市场部门,中间都要过很多手。工厂派的说是有工人直接带出来,或者说办公室的直接在账目上做手脚。
反正最后这些产品就分为三类,一种是分装,听起来觉得好像比较脏,实际上可能是最新鲜还冒热气的,当然也可能是那种瓶子有问题的产品,或者包装有瑕疵的,然后拿过来分装。第二类是半成品,比如没有批号,没有盒子什么的。第三类是错品。比如印刷印歪了,或者色号印错了,反正就是有瑕疵的。这类产品可能是办公室流出来的。因为这类产品是要销毁的,他们搞定关系后就直接出货了。话说我个人对合资产品是有偏见的。从洗浴洗头到保养品,但凡合资,本地灌装,我用过的都不如原产地来得舒服。这绝对不是崇洋媚外,而是买的时候其实没注意,用过感觉不一样,再回头去看商品说明发现的。
第四项:商场BA扣小样我攒小样的出发点是出去玩带着方便,以及最重要的是——试用效果。许多人都会算小样多少毫升,累计多少小样就等于一个正品。但是诸位有否发觉,有些小样和正品的品质是不同的?如果每天固定使用,还是买正装品比较好,质量比较稳定。至于从商场BA那里出来的小样嘛,也都是小打小闹,柜台之间相互调剂,或者偶尔卖出来当零花钱。成批出发的,那也要通力协助,上下一致。因为最近抓得严,已经不太出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