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ainideren329 2015-08-18 14:44
立秋之后调养脾胃,预防胃肠疾病是关键,立秋之后要养生就一定要注意祛湿,湿气大会出现痰多、易疲乏、口水多等症状,立秋之后养生的关键就在于要祛湿,接下来就与维度女性网小编一同去看看立秋后养生关键在祛湿,立秋后吃一物祛湿养脾胃。
立秋后更要祛湿
“湿是指湿邪,湿邪为中医的六种致病因素之一,分为外湿和内湿。”白海燕表示,外湿多指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居处潮湿等致病。内湿是人体内生湿浊,多因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,以致脾阳失运,水湿滞留体内致病。如果是外感湿邪,常见恶寒发热、虽然出汗但热不退、头身沉重,或疼痛如裹、四肢困倦、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;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,常见胸闷不舒、胃脘或腹部满闷、食欲不振、不思饮食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溏泄等症状。如果内外湿邪相合,则可兼见以上诸证。
那么该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?白海燕表示,应留意以下症状:
痰多:咳嗽或不咳嗽但痰多,痰色白清稀;恶心呕吐,呕吐物多为痰涎;如痰湿留注四肢,则肢体困重。
易疲乏:许多患者经常会觉得全身没劲,两条腿沉重无力,头也昏昏沉沉,不愿意活动,或易疲乏,从根本上来讲,就是因为脾虚湿浊内生。
口水多、不喜饮水:体内湿邪过重,水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内,充斥于脏腑经络就会表现为分泌物过多,像口水多且不喜饮水。
体重不正常增加:人体内水液的代谢与肺、脾、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,当三脏功能异常时,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,轻则体重增加,重则出现浮肿。许多人吃得不多但明显长胖,有时不是脂肪增加,而是水液内停所致。另外湿邪还有很多表现,比如,皮肤经常起湿疹、双腿经常浮肿、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。
祛湿多吃健脾利尿食物
“俗话说,千寒易祛,一湿难除。祛湿应避免湿邪的侵害,忌贪凉、过食生冷食物,可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。”白海燕介绍,比如可多吃些冬瓜、扁豆、薏仁、绿豆、西瓜翠衣等。冬瓜和西瓜属于性寒味甘,清热生津的食物,湿热天气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。扁豆有补脾益气、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之功效。薏仁可健脾除湿、增强肾功能,不仅含有高蛋白,而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、钙、铁、膳食纤维等,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。此外还要保持屋内空气流通。房间内的湿气如果较重,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,让空气带走湿气。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,可以打开风扇、空调,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。
“祛湿推荐经典食疗,薏米赤小豆汤。”白海燕介绍,将薏米和赤小豆先泡几个小时,然后放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,烧开后熄火,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焖半个小时,再加火,烧开后再焖半个小时,赤小豆粥就煮成了。有高压锅的,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好了。薏仁性味甘淡微寒,有利水消肿、健脾去湿、舒筋除痹、清热排脓等功效,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。赤豆味甘,性平。能健脾利湿,散血,解毒。
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薏米赤小豆粥里不宜加大米。”白海燕表示,因为大米长在水里,含有湿气,湿性黏稠,所以,大米一熬就稠了。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,本身不含湿,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,汤很清。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,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。一旦加进去大米,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,所以整个粥都稠了。味道虽然更好了,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,就因为那一把大米,所有的赤小豆、薏米就都白费了,功效全无。